这篇文章带您了解:
>#1 误区一:没有制定清晰且合理的KOL营销策略活动目标
>#2 误区二:不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玩法
>#3 误区三:在销量转化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
>#4 误区四:不注重与KOL的关系维护
>#5 误区五:在合作中过多干涉KOL的内容
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,让品牌方都知道了KOL营销策略的重要性,也都自己在摸索和尝试各种KOL营销策略的方法,相信营销人员们在每一次的营销策略活动之后,都有自己对KOL营销策略的见解和心得,在一些并没有获得成功的营销策略活动中,我们有时候会困惑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今天PARKLU就来跟大家聊聊我们在策划和执行KOL营销策略中,应该如何规避一些常见的误区,以更好效地进行有效的定制营销策略,少走弯路。
误区一:没有制定清晰且合理的KOL营销策略活动目标
品牌在制定和开展营销策略活动之前,一定要先清楚此次是实现销量增长还是提高品牌价值,两种不同的目标打法完全不同。
如果是以销售转化为主的,可以运用搭建垂类KOL矩阵,多平台同时造势,聚焦关键人群等方式,实现大范围曝光,有效推进销售转化。并且通过选择消费氛围比较好的社交媒体平台和场景,注重用户从内容到购买场景跳转的便捷性。
如果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宣传为主,那么可以通过具有持续性的KOL营销策略传播,用互动话题和不同类别KOL的排兵布阵等方法,实现全网传播甚至病毒式传播。在平台选择方面,也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的UGC内容生产氛围的平台和场景。
误区二:不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玩法
投放平台非常重要,不同年龄层、不同兴趣爱好等属性的人都会使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。品牌在选定在哪个社交媒体平台寻求KOL进行营销策略投放之前,必须先要了解你想在此次营销策略活动中获得怎样的目标人群定位,你想从中获得的营销目的是什么等等,这些因素都直接决定着你该选择哪个社交媒体投放。
所以营销人员一定要先摸清各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定位和规则,比如说小红书更加偏向于内容营销,以“种草营销”为主,对内容质量要求也相对高,通常以“软植”的形式出现比较合适;而抖音会更加直接一些,也更加偏向“内容电商”这块,比如说商家入驻抖音之后,达人通过在视频中添加商品或者团购链接,就能很好地进行销量转化;而微博是通过明星代言、制造话题之后,达人进行助攻,造热搜上热门,逐级去搅动从粉丝到他们所连接的圈层,然后再到大众,实现全域营销。
如果没有很好地了解这些社交媒体的属性和玩法,那么就很容易走弯路,不能达成营销策略的目标。
误区三:在销量转化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

误区四:不注重与KOL的关系维护
这一点通常是很多品牌会忽视的,往往在每一次大型营销活动中才会想到寻找KOL,但是其实在每一次营销活动之后品牌应该留有一些高质量的KOL进行日常关系维护,在某些特定节假日的时候,寄送节日款产品或者新品等作为礼物,很多KOL会感受到品牌方的贴心和温暖,在收到礼物之后也会自愿地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。当你和KOL建立了足够的关系之后,如果你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,他们也会相对乐意利用他们的社交媒体去帮助品牌。
那么品牌方也会疑惑怎样去监测每次KOL营销活动的数据,甚至说在付费活动之后KOL有没有继续发布有关品牌或产品的内容,怎样获知忠实的KOL?
PARKLU by Launchmetrics平台可以帮助品牌完成数据监测,您可以通过选择投放KOL营销的时间线、品牌名、关键词等进行筛选,随后可以按照MIV®或互动率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,以监测、匹配产生最大影响力的KOL及其相关发文,这功能也能帮助品牌及时识别出近期未发文的KOL,以更好地安排、维护品牌与KOL之间的关系,增进互动并提高KOL的忠诚度。
图片来源于PARKLU KOL关系管理与数据分析平台
误区五:在合作中过多干涉KOL的内容
有些品牌中和KOL合作的过程中,会按照自己对品牌推广的理解,把一些并不适合社交媒体推广的理念强加于KOL。比如说,有些品牌在发文要求中会将大段品牌硬广的内容强行加入KOL的发文内容中,虽然品牌方的确完成了他卖点的露出,但是他没有想过KOL的粉丝们是否愿意看到这样的内容。事实上,每位KOL都有他自己的内容风格,而吸引到了一批喜爱此类风格的粉丝,如果品牌过多地去干涉合作植入的内容,当粉丝看到另一种风格的内容,必然有不买账的可能性。
所以,在与KOL的合作中,尽可能地去和KOL沟通,也多听听KOL的想法,对他们有足够的信任度,才能使得合作达成更好的效果。
Leave A Comment